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“孤独的爱情”与丰富的现代敏感

来源:检验医学与临床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0-11-03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这里谈穆旦的《诗八首》,方式是一句一句地分析。一首诗好不好,能不能经得起一句一句地细读,可以作为检验的标准之一。 《诗八首》写于一九四二年,穆旦二十四岁,已经处在现

这里谈穆旦的《诗八首》,方式是一句一句地分析。一首诗好不好,能不能经得起一句一句地细读,可以作为检验的标准之一。

《诗八首》写于一九四二年,穆旦二十四岁,已经处在现代汉语诗写作“探险队”的最前沿。我用的“探险队”这个比喻,来自穆旦本人,他的第一本诗集就以此命名。

我先从《探险队》(昆明文聚社,一九四五年)里面挑出一句,来看看穆旦独特的注意力、感受性和表达方式。这是他二十岁时候写的,《我看》的最末一行:

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

这句所描述的自然现象,如果让我们来说,大概通常就会说成:花开花落。花是主语,开、落好像是花自己的事,而且开、落本身也很平常,不值得大惊小怪。穆旦却看到了使得花开花落的力量,即“季节”,这种力量作用于花朵,既热烈又冷酷,热烈时“燃起花朵”,冷酷时“又把它吹熄”。穆旦对这种力量的强烈感受,类似于迪兰·托马斯的表述:“通过绿色的茎管催动花朵的力/也催动我绿色的年华;使树根枯死的力/也是我的毁灭者。”

现在回到四年之后写的《诗八首》。《诗八首》通常看成组诗,其实可以直接看成是一首诗,一首爱情诗,分八个部分,前后衔接紧密,有头有尾,写出了一个完整的爱情过程。

说到爱情,生活里的爱情和文学里的爱情,我们不妨先自动联想一下,看看浮现到我们脑海里的是什么,然后再来读穆旦的这首诗,做一个对比,或许更能体会穆旦的特质。

诗的开篇:“你底眼睛看见这一场火灾”,第一句就描述出一个爱情现场。把爱情比喻成火,说它的温暖和热烈,很常见,换句话说,也可能是陈词滥调;穆旦加了一个字,变成一个词,“火灾”,同时说出了它的热烈和危险,热烈到有可能成为“灾难”的程度。穆旦经常会在一个意象里包含不同的意思,这是一个很小的例子。第二句紧接着深入这个现场,情形出人意料:“你看不见我,虽然我为你点燃”,“你”和“我”之间的距离关系突显。三四句是冷峻的分析和深重的感慨:“唉,那燃烧着的不过是成熟的年代,/你底,我底。我们相隔如重山!”

这一声“唉”,是无奈,但不停留于喟叹,紧接着是深入“真相”,直白地说,这个爱情“不过是”青春这个年龄的“燃烧”——生命的这个“季节”“燃起”了爱情。非常微妙的是,把“相隔如重山”的原因推到这里,既让人绝望,似乎也暗暗地带来一点儿宽解:“不过是”,好像把重量减轻了,但这个解释虽然逼近根底,却并不充分:它没法解释为什么是“我”和“你”,而不是其他的人。

接下来还是要回到具体的个体,要说“我”和“你”。

“从这自然蜕变底程序里,/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。”为什么是“暂时的你”?生命本身处在不停息的变化中,任何时候的生命都是“暂时”的,一旦没有变化,停滞了,生命也就不是生命了。这是“自然蜕变底程序”,个体都在这个“程序”里。“自然蜕变底程序”也让我们回过头来理解上一节的“成熟的年代”,“你底,我底”青春也是“自然蜕变”而来的。“你”是“暂时的你”,那么“我”呢?当然也是“暂时的我”,所以这一句其实是“暂时的我却爱了一个暂时的你”,不稳固、不确定的性质愈发强烈。

“即使我哭泣,变灰,变灰又新生,/姑娘,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。”“上帝”“玩弄”“你”和“我”,“你”和“我”都是他的造物,也就是“玩弄他自己”。

从“成熟的年代”到“自然蜕变底程序”到“上帝”,越来越清楚地显示出一种力量,这种力量既高于我们个体的生命,又内在于我们个体的生命,它时时刻刻作用于我们,也当然作用于我们的爱情。所以在爱的关系中,不仅仅有“我”,有“你”,还有这样一种无形却强大的力量,使得爱变得复杂和困难。而且,通过爱情,开启了对生命的思考。

这是第一首,它处在爱情开始的阶段,却呈现出了这场爱情的基本格局,呈现出了各种重要的因素之间的动态的紧张关系。顺着对第一首的理解,我们来看下面的诗。

第二首,“水流山石间沉淀下你我,/而我们成长,在死底子宫里。”孕育生命的“子宫”却是属于“死”的,尖锐冲突的力量被扭结在一个短语里,强烈地突出了“成长”的生命所感受的阻碍和抑制。“在死底子宫里”如何“成长”?“在无数的可能里一个变形的生命/永远不能完成他自己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检验医学与临床》 网址: http://www.jyyxylczz.cn/qikandaodu/2020/1103/541.html



上一篇:应用鲎试验检测黄牛过食精料病内毒素血症的实
下一篇:被历史反复检验的人们

检验医学与临床投稿 | 检验医学与临床编辑部| 检验医学与临床版面费 | 检验医学与临床论文发表 | 检验医学与临床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检验医学与临床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